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探讨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信息化1.0、信息化2.0、信息化3.0,这三个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同生产方式的演进一样,三个阶段之间也是一种递进和创新的关系,是一种扬弃,而不是颠覆。因此,实际上分别形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三种模式,分别称为:水井模式、水塔模式和自来水模式。
一、信息化1.0:水井模式
这个阶段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其主要特点是单个部门的单系统应用。1981年财政部推动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概念,国内企业开始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该阶段的应用特点如下。
第一,从信息化内容角度看,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以财务电算化和档案数字化等个别领域。
第二,从信息化应用的范围看,主要是单个部门的应用,很少有跨部门的整合与集成。
第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方面,对企业IT部门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但企业IT部门总体地位不高,价值不显著。
由于该阶段的服务器都是存放在企业自己的机房内,所以数据管理称为“水井模式”。目前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都已脱离这一阶段,仅有部分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这一状态。
二、信息化2.0:水塔模式
这个阶段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应用特点如下:
第一,从信息化建设内容看,重点是企业级套装软件的实施和开发,大部分企业引入了ERP、CRM、PDM及行业特性管理软件,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第二,从信息化建设范围看,信息化首先是跨过部门,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整合,而后是跨过企业边界,部分实现了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之间的整合。
第三,从信息化建设角度看,企业IT部门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成为对流程与管控创新有重要影响的部门,IT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主管企业技术的IT主管也成为企业高级别的领导,CIO群体逐步崛起。
由于这个阶段企业一般不再自建机房存放服务器,而是以租用电信部门的服务器为主,所以数据管理称为“水塔模式”。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处于这一阶段,信息孤岛是这一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集成、整合是工作的重心和难点。
三、信息化3.0:自来水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BAT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迅速开展系统升级和转型,它们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引领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并引领这一潮流迅速向传统企业扩散。该阶段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从信息化内容角度看,建设的重点从前一阶段的系统建设和整合方面转向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信息化建设从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阶段向DT(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阶段进化。
第二,从信息化建设范围看,从内部资源的集成到外部资源管理的扩展,企业通过建设一体化平台,构建内外融合的生态圈,使应用的边界模糊化。
第三,从信息化价值看,信息化地位再次提升,已成为战略创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由于这个阶段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云计算”,企业不再需要租用和管理服务器,因此数据管理称为“自来水模式”。目前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大部分是电商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仅有少部分传统企业信息化达到了这一水平。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目前市场上发展出一种产品免费仅收取年服务费的新一代ERP,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经营+生态的SAAS服务云平台。跟传统ERP相比可扩展提供“MES-生产过程、基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能耗管控及产品溯源”等更强支持,简单来说,就是将生产设备供应链与进销存全部打通了,这是很多注重于财务系统的ERP系统做不到或者代价非常高的地方。
尤其是不收系统建设费仅收服务费,这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数据管理“自来水模式”,也就是将信息化服务商做成了自来水供应商。当然,要做到这点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后盾支持才行,毕竟自来水厂的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坚持实现这一模式。
【作者】王国锋
本文由威海网络公司半岛科技转载整理2019.09.17